独家访谈丨国家电网:电网稳健投资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独家访谈丨国家电网:电网稳健投资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工复工超千亿元重点项目。还先后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及供电服务保障、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以及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等30项措施形成的一揽子方案。这些重大工程和服务举措将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将为百姓生活和上下游产业复工复产带来哪些变化?中电传媒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为您带来最新最全解读。
 

独家访谈:电网稳健投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作用巨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无论是助力近期的新冠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还是助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亦或是助力长期的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方面,都通过稳投资、抓重点、补短板发挥了“大国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近日,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所长韩新阳,高级研究员田鑫、谢光龙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就电网投资相关问题作出解答。
 
 

多措并举 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国网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为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面战、阻击战,国家电网公司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发布支持疫情防控及供电服务保障10项举措,包括先期向湖北捐赠5000万元,捐助实物资产6028万元,全力推进新增疫情防治定点医院的供电设施建设。随后,又出台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12项举措,积极以电网重大工程作为撬动行业复工复产的支点。

截至2月28日,以±800千伏青海—河南、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东吴(苏州)主变扩建工程等五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及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代表的近1900项、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电力基础设施工程已陆续开工复工,稳定了行业发展信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六个力量”重要作用。

 

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相应措施,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哪些有力支撑?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专家:我们认为,首先是为防疫救治工作顺利推进争取了宝贵时间。“3天点亮雷神山,5天点亮火神山”,在与生命赛跑的过程中展现了“国网速度”和“国网担当”;迅速完成湖北武汉、荆州等11个地市22家防疫医院的电力配套建设改造任务,敷设电缆19.8公里,安装箱式变压器50台,为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重要场所提供了可靠的用电保障。
其次,是全力承担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所需的电网建设。在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12项举措中,有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全面实施“三零”服务;有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类新办企业、需扩大产能企业的用电需求,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实施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等。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迅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用电需求。仅国网新疆电力一家公司就为30家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用电增容,累计容量2965千伏安。
众所周知,电网重大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用工人员多等特点,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发展,将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重要拉动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力组织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安排多项特高压、抽水蓄能电站等电网重大工程先期开工复工,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相关物资招标采购已于2月11日开始,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2月份完成开评标项目28个,采购规模约196.42亿元;3月份计划再发布招标公告项目23个。这些项目的推进对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支撑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发力 通过电网投资助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基于电网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势,通过积极稳健投资,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享发展,促进能源发展低碳转型,支撑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18日开工的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79.6亿元,将增加发电装备制造业产值约20亿元,建设期、运行期分别年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5亿元和1.1亿元。2月28日开工的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总投资约185亿元,工程建设将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产业拉动作用非常显著。据测算,电网企业通过4500亿元左右的电网投资,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左右,提供就业岗位70万个以上。

 

中国电力报:业内普遍认为,通过电网投资可以助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那么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专家:在我们看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全面发挥电网投资撬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共享发展。作为影响电力制造业投资的重要砝码,电网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拉动实体领域的持续稳定高质量投资,维护制造业竞争优势,夯实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根基。
二是充分发挥电网“绿色”属性,服务能源发展低碳转型。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将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电网作为清洁能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跨区域重点输电通道的投资有利于加快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步伐。近期开工建设的陕北—湖北工程将与华中已有特高压工程配合,可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优势,在优化当地电源结构的同时,将陕北能源基地电力直送湖北负荷中心,每年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工程将有效保障张北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纳,年减排二氧化碳2000万吨以上;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将有效保障西部水电消纳,年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左右。这些电网工程的建设,都将有力支撑中东部地区清洁低碳发展需求。
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点,支撑国家战略有效实施。电网建设将持续发挥对国家战略的支持作用。如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积极推进3大类、58项北京冬奥会赛时供电保障工程建设,推动建成崇礼地区“双环网+双辐射”电网结构,保障冬奥场馆电力可靠供应;服务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城市建设,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友好便捷、坚强可靠”的国际一流绿色电网;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推行电力一体化,实现跨省电网“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2019年9月,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投运青浦—吴江、青浦—嘉善两项10千伏互联工程,实现了三省市配电网互联互通。2019年12月,江苏镇江220千伏五峰山长江大跨越改造工程竣工,有效提升了长江两岸电网互联互通、互补互济能力,为推动长三角电力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国家电网公司长期以来以电网投资为驱动力,以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能力为抓手,全力服务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区两州”地区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国家级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基础设施基础差、底子薄。201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在“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投资268亿元提升电网基础设施供电能力,提前完成甘肃藏区、临夏州、南疆四地州电网攻坚任务。其中南疆四地州“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惠及224个乡镇、1205个村、31.6万居民用户。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专家:众所周知,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用电负荷中心逆向分布,西部、北部地区的煤炭、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资源丰富,通过“西电东送”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远离内地市场,运输成本高。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促进新疆煤电外送,保障新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9月,±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运,新增疆电外送能力1200万千瓦,具备年送电600至850亿千瓦时的能力,将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同时促进新疆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每年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约130亿元,增加税收约24亿元。

贫困地区民生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电网建设和光伏扶贫,这些举措增强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数据来看,2016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配电电网建设累计投资42.4亿元,覆盖1.03万个集中安置点,保障了278.88万人稳定用电;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光伏扶贫配套电网投资40.37亿元,接入光伏扶贫项目2047.07万千瓦,惠及贫困户288.43万户。